從早期的寥寥無幾,到如今的遍地開花,將汽車電動化,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。三十幾年前很難想象新能源汽車的產生,那個時候中國轎車不足5000輛,甚至不足一個外企汽車一天的產能。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,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最大的市場之一,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。小D今天就為大家來盤點下新能源的變遷史!
一
1、市場升級:從科研到產業,從2015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。
2、政策變化:建立獎勵懲罰機製,政策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助力。
3、企業布局:格局變化,中資車企還有外資車企都加入戰場。
4、產品趨勢:電動是主打,性價比攀升,向智能方向不斷的發展。
5、設備升級:充電裝備越發重視,讓顧客使用感升級。
二
新能源汽車逐步從科研進入投產階段
石油組織輸出國前艾哈邁德·紮基·亞馬尼說過,石器時代結束,並不是因為沒有了石頭,石油時代的終結,也並不是因為沒有了石油。當一些可持續發展需求下,社會必然會選擇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式。中國是石油資源消費大國,其中汽車就是油耗大戶,節能減排也是對環境的一個保護。
發展型新能源汽車成熟,不僅僅是對於行業有衝擊,對於整個國家來說,都是一個十分大的衝擊力。未來國家的發展,新能源必定是推動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。
隨著產業的發展成熟,從2014年開始有人購買新能源的汽車,也是這個時候開始,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增長,截止到當年的11月,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占整體汽車銷量的1%,同時中國在這一年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全球最大市場。
總體而言,2007年之前新能源汽車是屬於孕育期,以科研為主要根據。2007年之後,就開始生產,並且對於新能源汽車進行推廣,有了一定規模之後,政策也對於技術、品質有了一定的要求,新能源的商業模式也開始有了變化。
三
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驅動力
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期的時間之內,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,很多原因是政策的驅動和支持。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,中國建立了完善的推進政策體係。
中國對於新能源汽車,最為著重的就是財政補貼,這種補貼的政策,也是國家啟動新能源發展,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。通過補貼之後,並且明確的地點,公共區域新能源的補助,新能源也因此而逐漸拉開了時代的序幕。
最早期新能源汽車試點主要是公共區域,之後雖然政策補貼不斷的變化,逐漸的向私人領域進行延伸,從25個試點城市,到後來的88個試點城市,最後推廣到全國。技術也是從單一,逐漸的延伸到更加細化的層麵,從乘用車領域,逐漸的增強加大到了汽車行業發展的新導向。到2018年,很多新能源汽車的補貼,也開始逐漸的下降,對電池補貼會更多。
為了能夠全麵的打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層麵,2014年財政部還發布了關於購置稅免征相關的通告,這個公告從2014年到2018年都還在實行當中。不僅免收購置稅,對於還有不限製新能源汽車的搖號,新能源汽車的限行等政策,進一步的將新能源推進私人領域。
當然財政補貼並不是長久之計,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劃,2020年之際新能源補貼政策將會完全取消,為了避免新能源汽車出現斷層,2017年9月份開始實行雙積分政策,對於車企油耗水平和新能源汽車產量進行嚴格要求。
根據政策規定,針對燃料消耗量如果是負積分的企業,將會收到高耗油產品的申報,並且會麵臨暫停高油耗的處罰。新能源汽車積分負分的企業,也會收到處罰,也是因為這個政策,幾乎所有的車企,都開始了新能源的轉型之路。
這數十年政策一直都在改變,很多的政策不斷的在進行調整,但是不變的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態度。隨著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碼牌的啟動,雙積分政策的一些措施,新能源也逐漸的邁向了穩定,逐漸的往使用層麵過渡。
四
總結
改革開放以來,很多的行業都從傳統的行業進行改革,從無到逐漸的變強。很多的都開始講究電動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的趨勢也逐漸的加快,汽車行業在這個時候,開始了一場最大的變革。
新能源電動車,在未來五年內,或者是更長的時間,會爆發式的增長,這種車的性能,可能會超過燃油車。汽車動力技術,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