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份,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(以下簡稱“工信部”)發布了《關於對擬上報<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(第1批)>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》。
通知中擬停止3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,其中包括:華晨汽車、哈飛汽車、廣汽本田、長安標致雪鐵龍、重慶長安鈴木、湖南恒潤汽車、牡丹汽車、普天新能源汽車等。
至於理由,則是名單中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30家汽車企業,在一年及以上的時間內沒有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。
序號 | 企業名稱 |
1 | 天津天汽集團美亞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|
2 |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|
3 | 哈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|
4 |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|
5 | 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 |
6 | 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 |
7 | 西虎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|
8 | 湖南恒潤汽車有限公司 |
9 | 蕪湖凱翼汽車有限公司 |
10 | 天津市華夏車輛製造有限公司 |
11 | 山西皇城相府宇航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|
12 | 沈陽森源艾思特福汽車有限公司 |
13 | 牡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|
14 | 中航愛維客汽車有限公司 |
15 | 鹽城中威客車有限公司 |
16 | 寧波波導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|
17 | 杭州越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 |
18 | 金華市時空新能源車輛有限公司 |
19 | 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 |
20 | 安徽冀東華夏專用車有限公司 |
21 | 安徽天康特種車輛裝備有限公司 |
22 | 普天新能源汽車(山東)有限公司 |
23 | 中上汽車有限公司 |
24 | 青島海隆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|
25 | 湖南恒潤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|
26 | 廣東雲山汽車有限公司 |
27 | 山東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|
28 | 重慶五洲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|
29 | 一汽(四川)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|
30 | 四川國宏汽車有限公司 |
是的,你沒有看錯,國家出手了!
此次,工信部的率先出手,無疑打響了新能源產業變革的第一槍。
在高額補貼的催熱下,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市場。
於是,即便是靠著燃油車發家的傳統車企們,也紛紛以主動革自己“命”的方式,積極推動著這一汽車界巨變的加速降臨。
新能源汽車比傳統能源汽車更為環保,國家對其進行大規模扶持、補貼,本意是好的,但由於缺乏監管,引發了眾多弊端!首當其衝的是新能源騙補風波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一輛車的造車成本僅需6萬元,而國家政策補10萬元,企業把車造出來,賣不掉就自己成立公司,自己買。左手倒右手,就能賺取4萬元差價。
然後,拆了電池送回去繼續生產,再拿10萬補貼,反複騙補。在2016年,四部委對全行業的93家企業騙補情況進行排查。其中,93家企業,騙取補貼的高達72家,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374輛,涉及金額共92.707億元。也就是平均一輛車,企業騙補高達12萬!
目前,國家新能源局痛下狠手,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亂象。一方麵,國家能源局已經建立了“退坡、調整、退出”機製,國家從今年起政策補貼逐漸退出,直至2020年全部退出;另一方麵,國家加強了對新能源車企資質的審查,今天30家車企被取消資質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今天,監管部門對某些車企下“狠手”,一方麵是為了淘汰更多落後企業,另一方麵是為倒逼企業提升自身硬實力,鼓勵企業不斷創新。
未來,機會隻會留給真正有實力的企業,至於那些濫竽充數、弄虛作假、不懷好意的都將徹底被淘汰!